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的炎癥,其特點為急性期皮損多形性(紅斑、丘疹、水皰等),有滲出傾向,自覺搔癢;慢性期常以苔蘚樣變?yōu)橹,易反?fù)。
中醫(yī)稱為“濕毒瘡”或“濕氣瘡”。所謂“毒”,是指一些熱毒,令身體產(chǎn)生排斥及敏感反應(yīng),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、yaowu或日常用品(如油漆、樟腦丸等)引致。至于“濕”,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。
由于人體有七成是水份,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,身體便會處于“濕”的狀態(tài),所以可見四肢沉重、水腫、脾胃不和、大便稀薄等。
嬰幼兒濕疹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病,多為滿月后方發(fā)病。慣發(fā)于頭面部,其他地方也可被波及。皮疹表現(xiàn)與急性或亞急性濕疹相同,時作時休,容易復(fù)發(fā)。劇癢難忍,故夜間哭鬧、燥動不安。
常伴有胃changdao癥狀,如腹瀉等。目前,不少學(xué)者認為嬰兒濕疹是異位性皮炎之嬰兒型,但對此還有異議,理由為還有部分嬰兒濕疹不是異位性皮炎。故此,提倡還可沿用嬰兒濕疹之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