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源成人艾灸療法有病治病,無病強身。將節(jié)氣、艾灸、穴位三者相結合,三九天艾灸有溫陽補氣,溫經(jīng)散寒的作用,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,以及人體myil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,并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。
三源成人艾灸,給您準備了一份“二十四節(jié)氣艾灸穴位指南”值得收藏。
小寒(公歷 1 月 5~7 日) 宜養(yǎng)腎;中醫(yī)認為“寒性凝滯,寒性收陰”。艾灸腎俞、涌泉、足三里、對養(yǎng)腎,保護脾胃有顯著效果。
大寒(公歷 1 月 20~21 日) 潤肺除惡燥俗話說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。艾灸肺俞、大腸俞、中府并清痰飲食、可潤肺、保暖潤燥。
立春(公歷 2 月 3~5 日) 助陽生發(fā)“打春凍人不凍水”陽氣郁積易上火,立春養(yǎng)陽助生發(fā)。艾灸百會、風府、風池、肝俞、膽俞、可補陽氣、清熱解毒。
雨水(公歷 2 月 18~20 日) 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說:“春主肝”,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。濕邪易困擾脾胃。艾灸天樞、三陰交、足三里、風市、涌泉可以健脾利濕。
驚蟄(公歷 3 月 5~7 日) 順時養(yǎng)陽春天肝當令,驚蟄護肝正當時,背痛腳涼者。艾灸肝俞、膽俞、三陰交、足三里、肩井可補足陽氣以健身。
春分(公歷 3 月 20~21 ) 要防舊疾發(fā);百草發(fā)芽,百病發(fā)作,春分防故疾復發(fā)。春季眼病高發(fā),調補肝腎是關鍵。艾灸肝俞、腎俞、三陰交、足三里、可以補充肝的精氣。
清明(公歷 4 月 4~6 日) 當防高血壓清明之時,人體肌膚腠理舒展,五臟六腑因內外清氣而潤濡。艾灸神闕、關元、氣海、涌泉、可以yf高血壓。
谷雨(公歷 4 月 19~21 日) 三月百蟲生,風熱感冒也流行,人之氣與自然界是相通的。艾灸足三里、天樞、大椎可以清肺熱、防感冒。
立夏(公歷 5 月 5~7 日) 養(yǎng)心正當時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特別強調:“夏季”更宜調息凈心,常如冰雪在心,炎熱亦于吾心少減。不可以熱為熱,更生熱矣“。夏季心火旺。
艾灸足三里、三陰交、關元、中脘、天樞、脾俞可以養(yǎng)心敗火最安全。
小滿(公歷 5 月 20~22 日) 除濕正當時人憑借天地里靈氣而生,順應四季更新變化的規(guī)律而成長。小滿濕熱重,當心風疹找上門。艾灸脾胃區(qū)域可以除濕、除內熱、除濕邪。
芒種(公歷 6 月 5~7 日) 謹防梅雨傷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講道:”梅雨或作霉雨,言其沾衣及物,皆出黑莓也! 艾灸肝俞、腎俞健脾祛濕。
夏至(公歷 6 月 21~22 日) 日吃補;從中醫(yī)理論講,、夏至也是陽氣最旺的時節(jié),養(yǎng)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,注意保護陽氣。艾絨汗蒸可以脾胃,清暑利濕。
小暑(公歷 7 月 6~8 日) 避暑濕;《道德經(jīng)》說:”我命在我不由天,善于養(yǎng)生的人長壽,不會養(yǎng)生的人早亡“小暑謹防暑濕至水腫。艾灸豐隆、承山、會陰可以健脾祛濕。
大暑(公歷 7 月 22~24 日) 防中暑;大暑,冬病夏治的好時機,在養(yǎng)生保健中常有”冬病夏治“的說法。艾灸關元、足三里、背部俞穴對于那些每逢發(fā)作的慢性問題,如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支氣管哮喘、腹瀉、風濕痹證等陽虛證,夏季是很好的治療時機。
立秋(公歷 8 月 7~8 日) 養(yǎng)脾胃;秋來”伏“不去,祛濕養(yǎng)脾胃!端貑 . 金醫(yī)直言論》所說”秋氣者病在肩背“。立秋養(yǎng)收,以順應天地之氣。艾灸各個關節(jié)、脾俞、足三里、豐隆可以祛濕養(yǎng)胃。
處暑(公歷 8 月 22~24 日) 防溫燥;秋三月,謂之容平,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!痹缗P早起,與雞俱興“。艾灸腹部穴位,中醫(yī)認為:”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!
白露(公歷 9 月 7~9 日) 當養(yǎng)陰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指出:”四氣調神者,、隨春夏秋冬四時之氣,調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五臟之神志也!鞍难、內關、神闕、關元、氣海、天樞yf著涼易瀉肚,和養(yǎng)陰。
秋分(公歷 9 月 22~24 日) 防燥涼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講:”肺主宣發(fā)肅降,肺是水上之源,肺開竅于鼻,肺主皮毛,諸多憤郁,皆屬于肺,在志為悲,在液為涕,在體合皮毛,在竅為鼻。“艾灸氣海、中脘、關元、天樞、足三里、三陰交可保養(yǎng)肺陰、護肺和養(yǎng)陰。
寒露(公歷 10 月 8~9 日) 防寒涼”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!皩O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說:”每(年)八月一日已(以)后,即微火暖足,勿令下冷無生意,常欲使氣在下!耙饧疵磕贽r(nóng)歷八月初一以后,很快進入深秋和寒冬季節(jié),應當重視足部保暖,防止下肢受寒。
艾灸涌泉、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可以保護下身暖和。艾灸肩井、天宗可防肩周炎。
霜降(公歷 10 月 23~24 日)宜進補中醫(yī)上有句古話叫”脾是生痰之源,肺是儲痰之器“,痰濕產(chǎn)生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失調。為什么脾是生痰之源?就在于它是管濕氣的,濕氣多了化不出去就變成痰飲了,所以從根本上祛濕就要健脾。另外,中醫(yī)里還有句話叫”脾為氣之源,腎為氣之根“,就是說氣雖出于肺,但卻是根于腎的,霜降進補,調養(yǎng)脾胃是關鍵。諺語有”補冬不如補霜降!
艾灸風門、風池、肺俞、腎俞、中脘、天樞、足三里可化痰祛濕。
立冬(公歷 11 月 7~8 日)養(yǎng)精補腎精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講”冬三月,些謂閉藏,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“,”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“”冬天進補,開春打虎!鞍谋巢堪螂捉(jīng)可養(yǎng)護陽,補腎精。
小雪(公歷 11 月 22~23 日)溫腎陽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講:”夫百病之始生也,皆于風雨寒暑,清濕喜怒。喜怒不節(jié)剛傷臟,風雨則傷上,清濕則傷下。這里所說的“風”“寒”“暑”“濕”,包括“燥”“火”中醫(yī)稱之為“六邪”。艾灸腎俞、涌泉、足三里可養(yǎng)腎,保護陽氣。
大雪(公歷 12 月 7~8 日) 要溫補避寒冬屬陰,大雪時節(jié)是一年中陰氣較盛的季節(jié)。這時如果借助天氣的優(yōu)勢養(yǎng)陰,則可以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,尤其是陰虛的人。中醫(yī)認為,水是陰中的至陰,因此隆冬之際,多喝水可養(yǎng)陰。大雪補得當,一年不受寒。艾灸涌泉、腎俞、肺俞可溫補不受寒。
冬至(公歷 12 月 21~23 日) 護陽氣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上說:“冬三月,此謂閉藏!币簿褪且P閉所有開泄的氣機,要收藏住。冬至一陽生,從這一天開始陽氣慢慢回升了。艾灸腎俞、至陽可以保護陽氣,藏住腎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