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:正月是農(nóng)歷的元月,古人稱夜為“宵”,元宵節(jié)為正月十五,是一年中個月圓之夜。
此日,是人們慶賀新春的延續(xù),大街小巷有千門開鎖萬燈明的紛繁景致。隨古人夜伴笙歌,賞繁光遠綴天。千門如晝,嬉笑如冶,好不熱鬧。
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(jié)日是在漢魏之后。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,對于形成元宵節(jié)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。
漢明帝提倡佛法,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,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,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,是參佛的吉日良辰。
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,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“燃燈表佛”。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(xí)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。
中國人有“正月十五鬧元宵”的說法,元宵節(jié)這天,人們有各種豐富的節(jié)慶活動,如:觀花燈、猜燈謎、吃元宵、賞煙花、觀看舞龍舞獅表演等。
猜燈迷
起源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謎語懸之于燈,啟迪智慧,饒有興致。
耍龍燈
中華民族崇尚龍,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。元宵節(jié)舞龍燈,喜慶歡騰。
觀燈
元宵有掛花燈、放燈的習(xí)俗,從漢明帝永平年間,為了弘揚佛法,燃燈表佛。發(fā)展到宋代,元宵燈會的精美規(guī)模盛世都勝過唐代。
舞獅子
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,象征吉祥如意。舞獅表演寄托著民眾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。
走百病
人們在正月十五結(jié)伴而行或散步靜走,或過橋、走墻邊,目的是驅(qū)病消災(zāi),祈求多福。
元宵節(jié)有吃元宵的習(xí)俗,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,就有這種食品了。
北方人稱之為“元宵”,是把餡放在糯米粉中“滾”成德。
而南方人是用糯米粉包成的,稱其為“湯圓”,這些名字與“團圓”音近,又逢十五月圓之夜,象征著全家人團團圓圓,和睦幸福。
最后,為大家送上一首元宵之詩,提前祝大家元宵節(jié)快樂。
《元 宵》 (明) 唐寅
有燈無月不娛人,有月無燈不算春。
春到人間人似玉,燈燒月下月如銀。
滿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賽社神。
不展芳尊開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
在此代表《香港正宮藥莊控股有限公司》祝大家:元宵節(jié)快樂,合家歡樂,團團圓圓,身體健康,幸福美滿,心想事成,萬事如意,生意興隆,財源廣進,猴年大吉。